您好,欢迎您访问河北省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平台!
高级搜索
选择分类:
关 键 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速递 > 国外资讯

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入周期尾部

作者:发布时间:2017-03-31 09:25:5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浏览次数:526

  

326日博鳌亚洲论坛“货币政策的‘度’”分论坛上,周小川行长指出,在实施多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本轮政策周期已经接近尾声,即货币政策不再像过去那样宽松。

2008年全球金融爆发之后,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实施了宽松程度非常高的货币政策。当年9月,我国将货币政策的基调从“从紧”转变为“适度宽松”。美国更是率先实施了量化宽松政策,其他经济体也随之实施了相似的政策。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我国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变为“稳健”,但之后我国的货币政策常常出现实质偏宽松的状况,尤其是最近这几年。美联储在201410月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但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步伐很缓慢,其后两年多时间只有两次加息。

显示本轮政策周期接近尾部的重要事件是今年3月中旬美联储的第三次加息。美联储加息节奏加快,也对其他央行产生了一些影响。例如,欧洲央行仍然决定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但也出现了要求缩减QE规模甚至主张加息的声音。日本日前披露的3月货币政策会议简要显示,会上讨论了应对海外债券收益率上涨的问题。当然,日本央行的决定是不受海外债券收益率上涨的影响,维持货币政策不变,政策利率为-0.1%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在约0%。中国央行的逆回购和MLF中标利率也在美联储宣布加息之后的316日上行了10个基点。

主要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策已经“见顶”,并开始讨论缩减、退出的可能性,一方面是受到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受到通胀压力上升的影响。美国加息本身就是受到了通胀压力的推动,其CPI同比涨幅长期维持在2%以上,去年12月以来,核心CPI的同比涨幅也超过了2%2月为2.2%。受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欧元区2月的CPI同比涨幅也达到了2.0%。日本通胀压力比较小,距离2%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因而退出宽松的意愿也较弱。

因此,本轮宽松货币政策周期接近尾部,并不是功成身退,而是被迫退出。主要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之后纷纷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但从实际效果看,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很有限,却带来了很多严重问题。以美国为例,GDP增长率未能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2016年更是出现了下滑,只增长了1.6%。另一方面,宽松货币政策推动美国股票指数屡创历史新高,美国房价也接近或超越了次贷危机前的水平,资产泡沫重新酝酿。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期间,美元基本上保持弱势,美元指数一直维持在90以下,一定程度地削弱了美元的国际地位。在美联储2014年宣布退出量化宽松之后,美元开始走强。但令人意外的是,3月中旬美联储宣布加息,美元指数却一路走跌,目前已经跌到了100以下。这说明,美联储加息并不反映美国经济向好。

美元指数下跌还反映了市场对于美联储后续加息决心的疑虑:如果加息造成市场收益率继续上升,使GDP增长率下滑、资产泡沫被挤出,美联储还会继续加息吗?实际上,在美联储内部,关于加息节奏、宽松程度也存在争议。近期发布的美联储经济学家团队撰写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出,可以允许通胀率在一段时间维持在2%以上,从而对通胀率较低时期进行补偿,综合来看,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得以实现。在欧元区和日本,对于是否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问题,更是缺乏共识。虽然人们对于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失去信心,但不到迫不得已,他们就不能下定决心退出宽松的政策。

在我国,对于是否结束货币政策实质偏宽松的状况同样有不同的理解和预期。一些金融机构仍然按宽松的预期进行经营,以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创历史纪录,新增贷款是历史第二高水平;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8%,超过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预期目标。近期市场又出现了流动性紧张的局面,也显示金融机构之前广义信贷增长过快。

在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接近尾部的背景下,中国已经将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到稳健中性的政策目标。周小川行长“本轮政策周期已经接近尾声”的判断,进一步显示转向该政策目标的必要性,可以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形成正确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