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型撼动亚洲经济 南亚日韩受益最多
作者:发布时间:2016-10-17 10:05:41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浏览次数:501
当市场对中国增速的担忧显著减退,中国经济再平衡的外部效应成为经济学家们的一大考量。在刚刚过去的世行和IMF年会中,经济学家们认为,中国逐渐从投资引导到消费引导的经济转型将给亚太带来更多机会。
“此前人们认为中国转型对大多数出口国家会造成很大危害,尤其是大宗商品出口,但我们的观察是,中国转型中的消费升级将同样带来更多机会。”标普亚太首席经济学家Paul Gruenwald在年会期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目前是亚洲地区多数主要经济体的最大贸易伙伴。2000年至2015年间,这些经济体对中国的出口占世界出口比例从3%大幅上升至9%,占亚洲出口比例从9%大幅上升到22%。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前发布的报告,中国实际GDP增长率变化1个百分点,会使亚洲经济体实际GDP增长率中值变化0.15-0.30个百分点。
“中国的经济再平衡不能单方面发生,将会在整个亚洲产生镜像效应,以不同产业、不同国家的出口份额变化为代表。”Paul Gruenwald表示。
针对中国经济转型,Paul Gruenwald及其团队此前分析了亚太22个行业受中国经济的影响情况。
在标普的研究中,22个行业中,对中国消费最为敏感的包括科技硬件、半导体和房地产投资以及软件。而从大的行业范围来看,以加工出口为导向的资本货物将受到最多的正向影响。
“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国投资增加1%将给亚太地区资本货物贸易增长带来4个点的增长,这也使得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资本货物出口国受益。”
IMF在此前的报告中表示,中国经济再平衡必然带来受益和承压。随着中国经济减少对投资的依赖,中国对相关活动中大量使用的原材料的需求下降,这将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如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这样的大宗商品出口国很可能受到严重冲击。
但向中国出口消费品的国家,如出口高端食品的新西兰,或作为中国快速增长的旅游业的目的地国家,可能从中受益。中国向更高增加值生产的转变还会给亚洲低收入国家带来机会,特别是给这些国家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带来机会,如服装、鞋类、家具和塑料玩具的生产将受益。孟加拉国、柬埔寨和越南已经占据了这些部门的一些全球市场份额。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平衡效应。”Paul Gruenwald表示,尽管人们看到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出口明显下滑,但其服务型贸易的出口,包括教育、医疗、金融服务都在明显提升。
Paul Gruenwald表示,综合各项指标,资本货物和服务出口较强的国家,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等都将在这轮平衡中受益。
此外,标普指出,收入增长对中国投资的高灵敏度是一把双刃剑。最后,金融联系也在增强。随着贸易联系的加强,中国对本地区市场产生的金融溢出效应也在增大,特别是在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
韩国、新加坡和中国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金融联系,包括直接联系和通过香港地区产生的间接联系。总的来说,随着这些联系进一步发展,包括人民币当前的国际化进程以及中国逐步放开资本账户,金融市场对来自中国的冲击可能变得更加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