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持续放大
作者:发布时间:2021-09-03 16:01:17来源:国际商报浏览次数:1125
协同创新共发展
作为沿海省份中最年轻的自贸试验区之一,江苏自贸试验区正全速前进,放大溢出效应,打造“全域自贸区”,扩大朋友圈,让更多企业共享改革红利。
今年6月,共有43家国家级开发区(含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9个国际合作园区和港澳台合作园区、5个服务国家和江苏省重大发展战略的平台载体被确定为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除57家联动创新发展区外,江苏还与上海、浙江、安徽共同推动成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签署《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合作备忘录》,各个片区也频频推动各项合作。南京片区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金融等重点产业发展,加强与长三角兄弟片区项目对接与技术联合攻关,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苏州片区成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中唯一的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与海南自贸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14家大健康产业园区及机构深化合作,共同发起并组成“全国大健康产业园共同体”。
在推动与重点功能区协同创新发展的同时,山东自贸试验区还健全动态赋权机制,全国首创“负面清单制”放权模式,除法律法规明确不能下放的213项省级事权外,其他可全部下放自贸试验区,赋权经验做法被编入《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
不仅如此,山东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打造便利化营商环境。该区不仅建立全国首个企业设立智能登记系统,真正实现企业设立登记全程“零跑腿”“零见面”“零人工干预”,还在全国首推“远程帮办代办”服务模式,一次性通过率提高至95%以上。
承载着“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样板”任务的河北自贸试验区则通过建设“载体、体制、规划、工作”四大协同机制,实现了大兴机场片区廊坊区域与大兴机场片区大兴区域共商共建共享,形成区域协同开放、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同时,河北自贸试验区加快建立要素跨区域流动机制,促进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高端要素在京津冀区域自由流动。
开放合作显磁力
中国-东盟经贸中心挂牌运营,中国-东盟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加快推进,面向东盟、拓展RCEP的跨境服务加快集聚。挂牌两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发挥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和沿边开放特色,搭建沿边多区域开放合作平台,吸引了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落地。
截至今年6月,广西自贸试验区累计签约项目229个,签约金额2070.2亿元;截至7月底,自贸试验区累计入驻企业近4万家,是成立前的10倍多。今年1-7月,广西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1136亿元,同比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同比增长330%。
作为中国最北端的自贸试验区,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正积极打造对俄经贸合作的范本,对俄开放创新实现从点线式布局、差别化探索到连片式成果、引领式实践的跨越,大平台、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中俄首座黑龙江公路大桥即将通车运行,形成对俄经贸往来快速通道和口岸、贸易、加工融合发展的一体功能区。绥芬河互贸(国际)物流加工园区整合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与互市贸易进口政策优势,将实现进口俄粮等原字号产品落地加工增值,构建互市贸易全产业链。此外,设立的中国首个中俄边民互市交易结算中心、开通的首个铁路互贸交易市场、率先建立的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体系都在不断释放自贸试验区制度与政策磁吸效应。
云南自贸试验区立足沿边,创新跨境合作模式。创新跨境园区发展新模式,构建中缅跨境加工产业链,发挥联动作用。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2020年,云南省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达13.5亿元,是2019年的13.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