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东欧贸易合作前景可期
作者:发布时间:2021-05-26 16:38:30来源:国际商报浏览次数:1136
据报道,立陶宛外长兰斯伯格斯当地时间5月22日宣布该国退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跨区域合作机制“17+1”。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5月24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符合各方共同利益,“17+1”机制成立9年来成果丰硕,不会因个别事件受到影响。在“17+1”机制成员国共同努力下,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必将为有关国家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受访业内人士亦指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优势互补,潜力较大,未来合作前景可期。
过往合作成果有目共睹
赵立坚指出,“17+1”是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共同倡议成立的跨区域合作机制,符合各方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愿望,9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各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各方在推进合作过程中一贯秉持协商自愿、共商共建、开放包容的原则,坚持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是中欧关系有益和重要补充的定位,中国欢迎同其他国际组织和国家在合作框架内开展合作。”
赵立坚表示,当前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各项成果稳步落实,中方愿同各方继续共享发展机遇和合作成果,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行稳致远。
近年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有目共睹。以经贸合作为例,自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以来,双边贸易便驶入了快车道,2012年-2020年中国与中东欧17国贸易年均增速高达8%。即便是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2020年,中国同中东欧国家通过共克时艰、通力合作,仍然携手推动了双边贸易额逆势增长,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1034.5亿美元,同比增长8.4%,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增幅。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与中东欧17国贸易额达301.3亿美元,同比增长50.2%,超出同期中国外贸增速11个百分点。
谈及中国中东欧贸易逆势增长的原因,商务部研究院欧洲所副研究员闫实强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首先,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大幅增加自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进口,为疫情之下中国中东欧贸易的逆势增长增添了动力。其次,跨境电商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双方贸易的逆势增长。再次,中东欧国家企业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重要合作平台,进一步打开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门。
“此外,中欧班列也发挥了贸易促进作用。目前中欧班列已覆盖大部分中东欧国家,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畅通的重要载体。”闫实强说。
数据显示,2020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24万列,同比增长50%,首次突破万列大关。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共开行1941列,发送货物17.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5%和18%。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已成为中欧班列的重要通道和目的地。
未来合作增长潜力较大
疫情之下,跨境电商、农产品等正成为中国中东欧贸易合作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计划今后5年从中东欧国家进口累计价值1700亿美元以上的商品。
中国企业与中东欧国家在跨境电商、海外仓等领域开展了合作。不少中东欧商品已登录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一些特色产品还通过直播带货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青睐。今年3月,江苏首列中欧班列跨境电商出口专列从苏州发车,标志着中欧班列为跨境电商企业连接中东欧国家的“黄金通道”开始常态化运作。
据悉,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将于6月8日-11日在宁波举办。其间,中国-中东欧国家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将正式启动,这将为中东欧企业以更便捷、高效的方式实现对华出口提供新助力。
农产品是中东欧国家对华出口的潜力商品之一。中方表示,争取实现未来5年中国从中东欧国家的农产品进口额翻番,双方农业贸易额增长50%。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研究所副所长于敏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具有较强互补性,自2006年以来双方农产品贸易总额快速增长,且进口增速大于出口。近年来,新的贸易产品种类也不断增加。据统计,中东欧国家有180多种农产品和食品在中国市场获得准入。
“随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实施,‘17+1’合作机制逐步完善,以及中国倡议在中东欧国家合作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于敏说。
“未来,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增长潜力较大,前景广阔。”闫实强分析,从双边贸易结构来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优势互补明显,未来贸易提升空间较大。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生效,在提供高水平保护的同时有助于提升中东欧农产品在中国的知名度,扩大对华出口规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丝路电商”也将进一步拓展合作,丰富贸易渠道,释放贸易潜力。努力实现“中方计划今后5年从中东欧国家进口累计价值1700亿美元以上的商品”的目标,将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在规模扩大的同时更加平衡、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