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稳” 应对外“变”
作者:发布时间:2019-05-15 09:01:25来源:国际商报浏览次数:534
在世事纷繁复杂、形势瞬息万变的背景下,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外处严峻复杂环境的情况下,中国如何保持定力、冲破迷雾?答案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这并不是中国在面对中美贸易摩擦之时作出的应激反应,而是立于世界之林必然要走好的终极之路。
在这样的一条终极之路上,中国上下求索,步伐或快或慢但从未停滞。成效如何?数据可从侧面折射一二--
4月以来,陆续披露的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数据大多超出业界预期: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4%,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78万亿元,同比增长8.3%,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3%,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0.4个百分点,“稳投资”效应进一步显现;实际使用外资额同比增长6.5%,外企以实际行动为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
前4个月,中国出口5.06万亿元人民,同比增长5.7%,尽管出口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外贸总体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没有改变。
与此同时,就业稳、收入增、负担减,中国经济的浑厚“内力”也增强了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24万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93元,实际增长6.8%,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跑赢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个税改革累计减税1686亿元,人均减税855元;消费者信心指数比去年四季度提升3.2点;全国日均新登记成立企业1.65万家;全国累计新增减税3411亿元。
这份充满亮点的成绩单是在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的基础上取得的,世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发展的底气与信心。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暴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的背景下,中国成为唯一被上调今年增长预期的主要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评价说:“世界需要中国,全球经济增长离不开中国的持续发展。”
然而,凡此过往,皆为序章。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能做的、必须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也很紧迫。
中国并不惧怕贸易摩擦,但这场“冷水浴”也让中国更为清醒地看到了自身经济结构的短板:小小的芯片竟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商品;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常年领先,但不少拼的仅是汗水与资源;自1998年起中国服务贸易持续逆差,且近年来有加速扩大趋势……这也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中国买不来一个现代化,也买不起一个现代化。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结构性竞赛已经启幕,抢占新一轮产业变革制高点,中国最关键、最重要的还是办好自己的事--
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优化经济结构,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这将是今年乃至更长时间里中国最坚定的行动,也是给予世界最确定的信号。
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中国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使命感。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废止;有碍于释放创新活力的繁文缛节,要下决心砍掉。同时,要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
要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面临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企业必须要聚焦实业、做精主业,苦练内功、锐意创新,积极拥抱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淬炼出“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能力与底气。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迎来一场大考。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更要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把握主动,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