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外贸发展存在诸多积极因素
作者:发布时间:2019-04-16 15:16:08来源:国际商报浏览次数:445
今年,世界经济仍将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近来纷纷下调了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国际贸易形势日益严峻,世界贸易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贸易可能创近9年新低。今年前两个月,中国货物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外贸发展面临挑战。但是,综观国内外市场,中国外贸发展仍然存在较多积极因素。
外贸增长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贸易方式持续优化。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外贸增速放缓,这与加工贸易出口下降的拖累作用有直接关系。虽然前两个月中国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6%,但加工贸易出口却下降了4.9%,两者增速相差8.5个百分点。随着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本土品牌创新投入力度加大,品牌竞争力不断上升,一般贸易增速一马当先,增速远高于加工贸易。在面对国际市场需求增速放缓的挑战时,一般贸易的韧性更强。2018年,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57.8%,比2017年提升1.4个百分点。今年前两个月,中国一般贸易占比进一步上升至60.5%。一般贸易占比持续提高,表明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趋势明显,未来增长存在较强动力。
地区结构持续优化。从中国外贸的地区结构看,除美国以外,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均保持增长态势。今年前两个月,中欧贸易总值增长8.9%,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6.2%,其中,对欧盟出口增长7.5%,自欧盟进口增速高达11.3%。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增长1.9%,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2.8%,其中,对东盟出口增长7%,自东盟进口下降3.8%。中日贸易总值增长4%,占中国外贸总值的7.1%,其中,对日本出口增长3.7%,自日本进口增长4.2%。中国与上述三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合计占中国外贸总值的36.1%。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的稳步增长将对中国外贸稳增长产生重要的支撑作用。
主场外交与国内政策保驾护航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产生重大利好。近年来,中国贸易市场多元化格局逐步完善,来自发达国家之外的区域贸易占中国外贸的比重逐步加大,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合计增长13.3%,高出外贸整体增速3.6个百分点。其中,中俄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增幅达27.1%,增速在中国与前十大贸易伙伴中居第一位。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合计增长2.4%,高出外贸整体增速1.7个百分点,占中国外贸总值的比重上升到28.2%。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期间,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140多个国家、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与会,共达成5大类、76大项、270多项成果。今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随着政策沟通、设施联通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外经贸合作的新平台,从而有效对冲来自发达国家经济趋缓对中国出口造成的负面影响。
外贸稳中提质政策有效带动增长。今年,外贸稳增长的相关举措正在渐次落地并逐步显现出成效。一是1月1日起开始实施调整后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政策。政策适用范围从之前的杭州等15个城市扩大到22个城市,将享受限额内零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按法定应纳税额70%征收的税目增加了63个,将单次交易限值由2000元提高至5000元,将年度交易限值由每人每年2万元提高至2.6万元。二是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减税力度不断加码。当前,中国已经对700余项商品实施进口暂定税率,继续对国内发展急需的航空发动机,汽车生产线焊接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天然饲草、天然铀等资源性产品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为了促进能源资源产业结构调整、提质增效,从今年1月1日起,中国对化肥、磷灰石、铁矿砂、矿渣、煤焦油、木浆等94项商品不再征收出口关税,对原产于23个国家或地区的部分商品实施协定税率,对原产于香港地区、澳门地区的进口货物全面实施零关税,今年7月1日还将对298项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实施第四轮降税。这些降税举措的落实将有效降低进口成本。三是积极筹备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去年,首届进博会吸引了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交易采购成果丰硕,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预计第二届进博会对中国外贸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显现。四是大幅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为外贸企业降低进口环节成本。为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政策优化,中国出台了综保区21条政策。今年前两个月,中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4972.6亿元,增长7.5%,占比10.9%。其中,出口1650.8亿元,增长14.3%;进口3321.8亿元,增长4.5%。外贸稳增长等政策将对全年外贸增长产生持续利好,为外贸企稳回升提供有效支撑。
不确定因素朝积极方向发展
中美贸易摩擦正走向缓和。今年前两个月,中美贸易总值为5249.7亿元,下降16.1%,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为11.6%。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4075.3亿元,下降9.9%;自美国进口1174.4亿元,下降32.2%。过去一年,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证实了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道理。中美两国领导人此前已经达成“停止加征新的关税,并朝着取消所有加征关税的方向达成协议”的共识。今年3月31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汽车及零部件继续暂停加征关税。目前,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已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未来中美贸易摩擦将走向缓和。这不仅会扭转中美双边贸易额下降的趋势,且将对增速和占比呈双下降趋势的加工贸易产生转向作用。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进出口影响不大。2018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强势美元是主要拖累因素。今年以来,美联储释放出的信息表明,美元汇率走弱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大宗商品的价格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上涨。从国内看,中国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将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对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需求依然强劲。但当前国内大宗商品库存指数连续9个月呈上升态势,表明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库存量不断增加。今年2月,中国大宗商品库存指数上升至101.6%,除原煤库存量有所减少外,大宗商品总体上处于库存积压状态,能够很好地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在美元走弱的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大宗商品进口产生的影响不大,反而有利于大宗商品出口。
综上,今年中国外贸出口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但国内外此前面临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正趋向积极,中国外贸稳增长政策逐步落地,这些都将增强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中国外贸全年增长形势仍然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