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可利用经济的互补性逐步减少贸易逆差
作者:发布时间:2018-03-26 09:18:02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浏览次数:582
近来美国贸易保护进一步升级,包括对钢铁和铝征收关税,以及自1982年以来第一次援引232条款进行贸易调查。尽管主要贸易伙伴目前为止的反应较为克制,但风险犹存,特别是美国近期基于301调查结果可能采取措施。本文梳理美国可能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并评估对中国和全球经济相关影响。若美国对中国产品全面征收关税,势必引发反制升级,最终导致中美两国GDP增速均遭到1个百分点的拖累,并波及全球经济,贸易战没有胜者。
考虑到美方贸易措施的烈度,我们构筑了四种可能出现的场景。
情形一:有针对性地动用301条款,对中国部分高科技出口产品征关税
去年8月正式开启的 301条款调查结果可能在未来数周随时出台。海外媒体报道,美国政府考虑对约100种中国商品征税,此外,美国还可能限制本国企业对中国投资,包括限制通过合资方式投资中国以及潜在的技术转让。
中国的高科技行业可能将是301条款调查的主要对象,其中,通讯设备、电脑设备、半导体、医疗器械、制药业及航天等行业可能首当其冲。假设美国对上述商品(占中国对美总出口的1/8)征收20%的关税,中国总体出口增速将回落0.7个百分点;考虑到出口下降对投资、就业的溢出效应,拖累GDP增长约0.1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这一情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温和可控,因而中方的回应可审慎、务实,据理力争,包括向WTO提出争议、针对美国部分行业展开贸易调查(例如中国在二月初对美国高粱出口展开反倾销调查)等。如果美方关税的税率和范围超出预期,中国还可以减少从美国的农产品、交通工具进口,并对部分来自于特朗普的支持州的特定农产品征收关税等。
情形二:极端使用301条款,对全部中国产品征关税
301条款调查的最差情形是,美国对所有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假设税率为20%,则笔者估计中国的整体出口增速将被拖累5.6个百分点,考虑到溢出效应,拖累实际GDP增长约1个百分点,从而影响到2020年GDP较2010年翻一番所需的未来3年每年6.3%的经济增速。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中国可以采取同样级别的反制措施,即对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全面征税,并对美国产品和服务在华销售采取更广泛的限制。同时,为抵御经济失速回落,国内政策可控制好去杠杆的节奏,并适度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对冲击。
如此一来,美国的出口贸易和金融市场会受到贸易摩擦的冲击,笔者的美国经济团队估计,如果中国对美国征收20%的对应关税,这会导致美国的金融条件将收紧约100个基点,对美国GDP增速的拖累将在一年后达到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CPI通胀则将在四个季度后比基准情形上浮0.2个百分点,六个季度后达到0.4个百分点。在美国国内充分就业、工资上升的大背景下,贸易摩擦带来的额外通胀压力将给其货币政策带来困难。
此外,美中两国经济增速遭受的任何负面影响,都会被全球价值链(占全球贸易额的三分之二,中国出口总额中有43%为跨国公司所为)和金融条件一体化所放大。任何一国国内政策上的放松措施仅能抵消部分不良影响。目前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规模之大、整合程度之深,对中国的影响也将使得全球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贸易摩擦没有赢家。
情形三:对等关税
虽然美国当局还未正式公布相关细节,但根据公开消息,这个税种的目的是为美国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目前中国自美国进口主要产品的加权平均进口关税率是4.3%,高于美国自中国进口的1.7%的加权平均关税率。美国可能对部分贸易伙伴和产业额外征收关税,使得美国的关税接近贸易伙伴。当然,实施“对等关税”需要对各产业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税作出详细评估,操作相对复杂;同时,美国政府是否可以在当前法律框架下推动相关法规的制定和通过,目前仍不明朗。
假设美国将对美中贸易赤字前五的行业,即电气机械、家具、玩具和体育用品、纺织成衣,额外征收关税,使得中美关税相等,则中国出口增速可能放缓1.4个百分点,GDP增速也将相应放缓0.2个百分点。由于影响仍属温和可控,贸易伙伴的回应可能仍然保持审慎,且会倾向与其它受影响国家一起协调回应(由于对等关税不针对单一国家)。
情形四:中美达成协议,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缩减美中贸易逆差
美国商务部统计的美中贸易逆差在2017年达到3750亿美元。白宫发言人证实,美国寻求对华贸易逆差减少1000亿美元。中美双方若能通过协商对具体措施达成协议,从而在避免大规模贸易摩擦的同时减少美中商品贸易逆差,是相对最理想的情形。分析显示,通过中国对美国制造业的投资,促使部分出口实现当地生产,以及中国扩大对原油、天然气、食品和运输设备等美国产品的进口额,美中贸易逆差逐步缩小是可行的。
对美投资:与日本在1980年代的经验类似,中国可将部分高附加值、主要出口美国的制造业产能逐步转移至美国。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十一个高附加值行业,包括通讯设备、电脑、半导体、家用电器等,在2017年出口总额达到2440亿美元,如果其中的1/5的适合自动化生产、在美国成本相对可控的产能,转移至美国当地生产,则可每年减少贸易逆差约490亿美元。但前提是中美两国推进双边投资合作,特别是美国需要对中国开放较多投资领域。
增加来自美国的进口:美国具备出口比较优势的产品主要是:交通设备、化学制品、非电气机械、成品油和煤炭以及食品,但它的这些拳头产品,在中国进口市场中的份额仍相对较低。如果中国从美国进口这些产品的比例,上升到与美国在其他国家进口市场份额水平相仿,则美中贸易逆差可每年减少约460亿美元。
此外,据美国能源局预测,美国2019年的原油和天然气产能将比2017年提升21%和13%,结合中国近年对原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上升趋势,加强能源进口还可使得美中贸易逆差进一步减少30至60亿美元。
可见,减少双方的赤字,在数字上是可行的。然而,美中贸易逆差的削减将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首先,考虑到目前亚洲产业链的高度整合和中国国内就业稳定性,对美国进行制造业投资、产能搬迁只会逐步推进。其中,外资企业在2017年占据中国出口的43%,因此产能搬迁并不完全由中企决定。其次,增加对美国产品的进口,也涉及中国进口来源地域结构的调整。因此,为了避免短期产生较大波动,笔者认为美中贸易逆差的磋商应当是建立在公平互利的基础上,设定合理的时间,以长期、可控的速度逐步下降。为此两国必须持续不断的推进双边经济和投资合作。
综上所述,如果美国采取涉及部分领域的针对性关税措施,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贸易伙伴的回应可能审慎务实。在全球资本支出加速的推动下,全球经济复苏趋势不变,中国出口仍将得到外需的支撑,为中国去杠杆仍然争取了较为稳定的外部条件。然而,在美国动用301条款全面征收关税的极端场景下,全球经济复苏将受到冲击,贸易摩擦中没有赢家。我们的研究显示,中美经济的互补性,使得双方通过协商具体措施,在合理的时间内逐步减少贸易逆差,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