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造业合作引领产业共赢
作者:发布时间:2017-05-23 09:37:18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浏览次数:876
作为一个多元化的倡议,“一带一路”覆盖了非常广泛的合作领域。其中,在经济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合作和金融合作可能是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大量需求与中国在基建方面的优势形成了互补。基础设施投资离不开金融支持。由于基础设施项目存在资金需求大、回报周期长以及跨境项目涉及政治风险和外交等特点,来自公共或准公共部门的投资主体,如丝路基金、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其他的政策性银行以及部分国际金融机构,可能会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融资方面起到重要支持作用,特别是在初期。
整体而言,这些机构会比私营部门有更长的投资期和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然而,在中长期,吸引私营部门的投资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持续的私人资本流入才可能满足规模巨大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要,并且私人资本介入也是项目商业可行性和长期财务持续性的重要保障。公共投资机构的资金的作用应在于对私营投资的催化作用。
制造业的合作有望成为“一带一路”经济领域合作最有活力和最具持续性的组成部分。我们认为,以制造业合作引领“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合作,将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在商业导向和长期财务持续的基础上达成与各参与国家的共赢。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将带来对建筑、建材和机械交通等各类设备的巨大需求,而这些领域很多是中国的专长,具有强烈的比较优势。事实上,“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制造业合作,应该完全可以超越那种以基础设施驱动的产能输出和低水平资源互补的合作模式。在国内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部分中国企业存在将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其他国家的动力。“一带一路”为中国的制造业企业重塑产业链提供了重要平台。通过向“一带一路”国家投资,一些领先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可以在更广的范围配置资源。这一方面有利于中国企业获取有效和稳定的资源及市场,另一方面也帮助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融合进现代的全球制造业产业链。随着“一带一路”区域产业链的形成,“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贸易关系可以从传统的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升级为更加动态的、基于直接投资的现代产业内贸易。
通过境外经贸产业合作区建设的方式进行国际制造业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国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的17个国家建立了46个境外产业园区,企业累计投入超过140亿美元,如印度的浦那中国三一重工产业园、孟加拉的达卡服装和家电产业园区以及巴基斯坦的瓜达尔能源化工园区。合作区不仅仅是为制造业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也会助力创建贸易与商业网络。制造业合作既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也需要政策调整、贸易促进、双边贸易协定和投资协定等。因此,“一带一路”也应包括一些制度性的安排,例如落实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为境外园区提供法律保障,并推进自由贸易区的谈判。
以制造业合作来引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基础设施合作,也有助于减少可能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效益不合理的问题。例如,目前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之间目前已经开通了39条“中欧班列”,连通31个中国城市、5个边境口岸和28个外国国家,成绩斐然。但是,一个集装箱经“渝新欧”抵达德国的成本是铁海联运成本的1.8倍以上。如果上述交通基础设施背后有更多的制造业合作的基础,其财务合理性也将会得到大幅提高。
近年来,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国内企业已经逐步扩大在海外的布局。无论是周边的东南亚国家还是远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都有中国优秀制造业企业投资建立的研发中心、制造基地和工业园区等。随着“一带一路”制造业合作的深入,目前的“中国工厂”将有望最终发展成为一个以中国企业为龙头的“一带一路产业链”。要达到这一愿景,相当重要的一点是吸引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支持。印度即将成为人口第一大国和亚洲未来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其庞大市场、巨大基础设施需求和制造业发展潜力以及重要地理位置都使其在“一带一路”制造业合作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前文的模型测算也表明如果印度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计划,可能成为除中国的之外的第二大受益者。因此,如何促进印度更积极地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合作之中,对“一带一路”倡议取得更大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中国金融四十人(CF40)访问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