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接过全球自由贸易大旗
作者:发布时间:2017-03-27 09:26:46来源:中国经济网浏览次数:997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如何通过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在保持经济稳中求进的同时,如何推动兼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经济全球化,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期待。《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记者: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在过去一年里继续保持稳中求进的态势,从“降速”阶段逐步过渡到“提质”阶段,请问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形势? 郑永年:我对中国经济是比较看好的。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再过渡到发达经济体的低速增长,这是符合规律的自然下行。中国通过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保持了经济增速的平稳下行,这在经济学上非常了不起。中国将2017年经济增长目标设为6.5%左右,还是比较谨慎的。因为当前世界经济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逆全球化趋势必然会产生影响。而中国正在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来应对贸易保护主义,从杭州G20峰会到达沃斯论坛,中国已经开始在全球经济中扮演领头羊的角色,比如,“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都是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措施和表现。 记者:您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请问您如何评价现阶段中国经济转型和改革进程,您认为中国通过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之路应该向何处去? 郑永年:2008年以后,世界经济结构不平衡问题就显得较为突出,美国、欧洲和中国等主要经济体内部均存在不平衡问题,所以各主要经济体都在调整内部经济结构。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内部经济结构调整最快。2008年以后,各主要经济体出口一直受到影响,中国大部分的经济增长来自于内需,并且直至今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一直是最大的。所以我认为,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是最迅速、也是最为有效的。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调结构、去产能,最令人担忧的是就业问题,但目前来看就业情况还不错。在经历了1997年和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在运用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调节经济方面愈加得心应手。不过,中国也应该认识到,目前经济结构性改革中内需和外贸的结构虽然在变好,但有些地方还是失衡的,比如高端制造业和低端制造业的失衡,金融、房地产、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失衡,这些都是在今后经济结构调整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记者:最近有媒体报道中国在智利的邀请下,有望参加即将举行的TPP成员国会议,并认为中国应该扛起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大旗。您认为中国是否应该加入TPP,还是力推RCEP? 郑永年:我认为中国应当接过自由贸易的大旗。西方对自由贸易热度下降,中国可以直接接过来,但并不是说全盘接收。中国还是应在考虑本国利益的同时,充分照顾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现在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很大,但发言权却很小,这非常不合理。同时,中国接受这套体系然后加以改革要比自己另起炉灶成本小得多。对于中国是否应该加入TPP,我认为中国需要慎重,应充分考虑其非经济因素。因为TPP最初就具有排他性,政治成分多于经济考量。TPP中很多条款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相比之下,RCEP则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更符合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