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河北省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平台!
高级搜索
选择分类:
关 键 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话题

警惕欧盟反倾销新模式(下)

作者:发布时间:2016-11-29 17:02:22来源:国际商报浏览次数:1505

 以“市场扭曲”的概念和标准替代“非市场经济”的概念和标准、将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和产能过剩挂钩……在欧盟委员会于119日向欧洲议会及欧盟理事会提交的修改反倾销法律制度的提案中,经过“包装”的反倾销调查方法仍在变相延续“替代国”做法。施行这些措施真的能够促进欧盟经济增长吗?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又将给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带来哪些影响?反倾销调查领域还会出现哪些新模式?本报特邀业内权威专家,与读者一同审视欧盟反倾销新模式。

专家圆桌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北京分所主任、高级合伙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国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傅东辉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 赵萍

北京观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沈倩

高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钱文婕

(排名不分先后)

反倾销新模式:损人未必利己

国际商报:欧委会提交的提案中,以“市场扭曲”的概念和标准替代“非市场经济”的概念和标准引发了业界热议。这是否为欧委会1019日发布的《采取稳健的贸易政策促进欧盟就业和经济增长》文件中提及的内容?如果上述措施得以实施,能否如欧盟所愿,促进其就业和经济增长?此举又会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傅东辉:欧委会1019日发布的《采取稳健的贸易政策促进欧盟就业和经济增长》文件主要是为了推动两项法律修正案:其一是2013年提出的为了应对国际上钢铁等过剩产能向欧盟倾销,主张有针对性地取消从低征税规则的适用;其二是应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替代价”日落条款,表面上履行义务,实则引入新的倾销计算方法,使得“替代价”做法变相延续。欧委会此次提交的提案,就是该贸易政策文件的第二部分。

欧盟依据“市场扭曲”概念提出的新“替代价”方法违反WTO规则,如果强行实施,必然破坏WTO法治局面,可能导致WTO各成员纷纷祭起贸易保护主义的旗帜,全球公平贸易秩序将受到严重挑战,这对于高度依赖全球市场的欧盟经济来说也将是灾难性的后果。

中欧贸易关系早已今非昔比,当前双边日均贸易额为10亿欧元,中国坚决反对欧委会这个新提案,实际是在维护中欧双方的共同利益。如果中欧之间的贸易失去了可预见性的法律秩序保护,无疑对寻求复苏的欧盟经济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沈倩:欧委会1019日发布的《采取稳健的贸易政策促进欧盟就业和经济增长》共11次提及“扭曲”的概念。特别是明确提出“欧委会将提议使用新的反倾销方法建立国家干预与‘市场扭曲’的关联”以及“一旦确定被调查国存在‘市场扭曲’,欧委会将不再使用其国内价格及成本数据,而是采用包括“替代国”成本和价格的其他基准”。这都非常清楚地表明,欧委会计算反倾销的新方法仍将沿用“替代国”成本和价格。本质上,这与对待非市场经济体的做法是一致的。

这些措施如实施,只会加强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限制其经济开放。从短期看,这可能会减少国际市场对欧盟经济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对相关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利。欧委会的这种做法属于“换汤不换药”,很可能带动其他经济体采用类似做法实施贸易保护主义,这对WTO成员履行相应义务将起到很不好的示范效应。由于中国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会一定程度上阻碍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

赵萍:以“市场扭曲”的概念和标准替代“非市场经济”的概念和标准实则仍是在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并不能把欧盟经济从当前复苏乏力的困局中解放出来。欧盟经济陷入困局与市场的过度保护有直接关系,进入门槛高导致劳动力市场缺乏活力、工资刚性上涨、解雇程序繁琐,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和产品合规成本持续走高,严重挤压了欧盟企业的合理利润空间,导致欧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同时,由于过度保护,欧盟企业在国际需求波动的情况下无法及时作出调整。过度的保护主义已经使欧盟市场走向扭曲,没有必要用所谓的“市场扭曲”标准来衡量他国。

欧盟作为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之一,也是WTO的重要成员,理应率先践行WTO规则。如果欧盟公然制定违反WTO规则的法律,践踏WTO规则,会在全球形成不良示范,导致其他国家效仿,会挑战WTO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导致全球贸易自由化倒退,欧盟自身也将深受其害。

钱文婕:新措施如果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对欧盟产业的贸易保护,但这并不能对欧盟经济产生实质性利好,理由如下:第一,贸易保护政策往往以牺牲欧盟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他们将为同样的商品支付更加高昂的费用。第二,从长远来看,受到保护的欧盟产业将因缺乏国际竞争力而发展滞后。第三,现有数据表明,欧盟对华采取严厉的反倾销措施,结果是让来自第三国的进口产品在欧盟市场上取代了中国产品,欧盟产业的市场份额没有显著增长,并未因中国产品受阻而获得发展机会。

新贸易保护主义应引起足够警惕

国际商报: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反倾销调查方法出现了“升级换代”的苗头。未来反倾销调查领域还会出现哪些新模式?

傅东辉: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欧盟反倾销调查推出新模式,其背后体现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应引起足够警惕。欧委会提案一方面从欧盟反倾销条例第2.7条(b)中把中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删除,在第2.7条(c)中废止了欧盟在中国入世前制定的“企业市场经济地位五条标准”,但又增加了第2.6a)条,对不点名的“市场扭曲”国家实行新“替代价”,即采用“无扭曲的国际价格、成本,或基准,或某个相同发展水平的、有代表性国家的相应的生产和销售成本”。毫无疑问,欧盟所谓的新模式实际上仍是在“穿新鞋,走老路”。这注定了欧委会反倾销法修改提案第2.6a)条必然违反《议定书》第15条规定的义务,也必然违反WTO反倾销协议第2.2条和《关贸总协定》第6条的规定。

另外,欧委会提案在第11条复审条款中为适用第2.6a)条设定了单方面的“祖父条款”,限定新方法只对新案适用,等于把《议定书》第15d项关于“替代价”无条件终止条款擅自对旧案延长了若干年,说明欧委会提案具有叠加违规性。

钱文婕:当前美国出现了根据“337条款”对中国钢铁产品进行虚假原产地调查的案例,即对现有美国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反规避调查。“337调查”比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更加容易立案,并且原告可以在证据开示环节中获取中方的海量商业信息。这种调查方法一旦确定下来并被他国效仿,对中国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沈倩:反倾销调查出现新模式是偶然,也是必然。当前,全球经济基本处在长周期的下行阶段,各国在复苏的轨道上缓慢前进。在这种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必然成为一些经济体确保经济增长的首选工具。此次,欧委会提案提出“市场扭曲”概念,并把政府政策影响力、国有企业的分布度以及金融机构的独立性等因素作为衡量“市场扭曲”的要素,就是传统贸易保护措施的升级。虽然其他经济体目前还未采取相同或类似的做法,但只要世界经济不回暖,反倾销新模式很可能会继续出现。

赵萍:WTO规则是统一而明确的,尽管一些国家试图用国内法改变WTO对反倾销的认定方法,但其结果必然是遭受绝大多数WTO成员反对的。这种所谓新的反倾销调查模式无法成为世界普遍认可的规则。

欧盟钢铁陷困境请从自身找原因

国际商报:欧委会建议反倾销调查新模式将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和产能过剩挂钩,这一建议是否存在欧洲钢铁等行业游说的魅影?中国真的是导致欧盟钢铁行业陷入困境的“真凶”吗?

沈倩:过去几年,美欧等经济体始终不能正视钢铁行业遇到的困境,不能从自身角度寻求促进行业发展的办法,而是把责任归咎于中国,将对中国钢铁频频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作为应对危机的主要手段。欧委会今年3月发布的《保持欧洲钢铁产业可持续就业和增长》政策文件,提出欧盟将在对进口钢铁产品采取37项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贸易救济和加强事前监管等措施。欧委会119日提交的提案又把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和产能过剩挂钩。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这些措施的出台,一定是相关行业和企业不断向政府施压的结果。

中国钢铁出口欧洲是按市场规则和供需双方意愿开展的。中国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对钢铁产品出口并未实施任何补贴。事实上,欧洲的钢铁行业40年前就开始走向衰落,最根本原因是全球性需求疲软。目前,欧盟钢铁行业就业人数达到33万,英、德等国的钢铁产能明显过剩,但由于缺乏改革的勇气和决心,不愿从自身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欧洲钢铁行业始终走不出困境。老牌工业国家自身的改革发展才是解决行业问题的最好办法,而不是指责别国。

傅东辉:欧委会1019日发布的《采取稳健的贸易政策促进欧盟就业和经济增长》文件主要是为了推动两项法律修正案,其中一项是2013年提出的为了应对国际上钢铁等过剩产能向欧盟倾销,主张有针对性地取消从低征税规则适用的提案,至今仍在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三读程序过程中,尚未正式通过。此次欧委会把强化贸易救济措施与国际产能过剩挂钩,是其为自身强化贸易救济找到的一条理由。欧洲钢铁业既成了欧盟强化贸易救济政策的推手,也是既得利益集团。

在我看来,中国钢铁产品对欧盟出口增长,并非是导致欧盟钢铁业陷入困境的真正原因。单纯强化贸易救济政策,只能加剧各国间的危机和摩擦,加强国际合作和谈判才是解决全球钢铁产能过剩问题的好办法。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已把合作解决全球钢铁过剩问题列入议程,欧盟大可不必以牺牲贸易救济规则为代价去解决钢铁过剩问题。

赵萍:在全球自由贸易的背景下,由于世界市场需求规模巨大,任何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的产能都不可能满足全球的市场需求。如果一个国家产能规模巨大,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就会让全球的下游企业获得较低价格的原材料,从而使消费品和公共用品的价格下降,使全球更多的消费者受益。因此,把产能过剩作为反倾销的标准,显然是颠倒黑白,违背了比较优势原理,也公然践踏了WTO关于反倾销认定的规则。

中国虽然是钢铁生产和出口大国,但是在大规模出口粗钢的同时,也在大规模进口高端的特钢、精钢。中国在为世界输送物美价廉的原材料的同时,却遭受非理性的指责。欧盟钢铁协会在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利润被挤压的同时,曾多次把产能过剩与反倾销挂钩,企图利用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打击低成本的生产模式,来保护自己本应改变的高成本商业模式,这必将阻碍欧盟创新动力的产生,拖累欧盟经济复苏。

钱文婕:欧委会建议将反倾销调查新模式与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和产能过剩挂钩,这一建议背后的游说力量主要来自欧洲钢铁等行业。1019日欧委会发布的《采取稳健的贸易政策促进欧盟就业和经济增长》文件也明确提到中国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

导致欧盟钢铁行业陷入困境的“真凶”并不是中国钢铁出口。事实上,欧盟从很多国家进口钢铁产品,但在品质和规模方面,很难有第三国能够取代中国产品。欧盟的贸易保护政策最终将以牺牲欧盟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让他们为同样的商品支付更加高昂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