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中国经济脉动】标准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发布时间:2019-06-14 08:39:59来源:首都标准网浏览次数:7294
5月30日,“中国标准2035”项目讨论会在中国工程院举行。
这个自2018年3月1日正式启动的项目,旨在为制定我国实施标准化战略的纲领性文件提供支撑。
一年多来,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标准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在保障产品质量、促进商品流通、维护公平竞争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标准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准的质量。近年来,有关部门在12个重点消费品领域,
开展了770多项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比对分析,涵盖3800余项技术指标。其中,近80%的指标与国际水平基本一致。
在家电、丝绸、中医药等传统优势领域以及高铁、网络通信、特高压交流输电等高技术领域,中国标准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为传统产业注入活力
5月23日,由海尔主导制定的IEEE食联网国际标准中长期规划出炉。
过去,消费者追求健康食材更多的是以价格和产地为依据,
而未来IEEE食联网国际标准将从智慧农业、加工物流和智能家居等端到端应用进行全面规范,让健康饮食实现标准化。
从家电企业“跨界”为健康饮食标准的制定者,显露出海尔深耕智能家居领域的冰山一角。
在传统行业中,不少企业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以谋求新的发展。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标准成为一个重要变量。
一段时间以来,如火如荼的智能家居市场吸引了一众中外企业争抢蛋糕,
但用户体验不佳的尴尬亦如影随形。比如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智能产品使用过程中频频出状况;
又如规格尺寸各自为政,无法形成一个彼此兼容的家居环境……
正是行业标准的缺失导致企业各行其是。海尔从智能终端硬件、智慧操作系统软件的打造者,
进阶为国际标准的领跑者。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中心首席专家管益忻教授认为,
这将带动整个行业在发展初期便步入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的通道之中,有效破解行业乱局和用户痛点。
回望我国传统产业的标准化之路,“Made In China”的代表性产业——家电是个绝佳样本。
我国家电业起步较晚,最初主要以引用国际标准为主,结果常常“水土不服”。
随着国内相关标准逐步完善,中国家电企业开始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并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在此过程中,中国家电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今天,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国与贸易国。
助新兴产业把握先机
对于新兴产业来说,积极参与标准制定是把握先机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以大数据、云计算、
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猛,逐渐成为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和发展新型战略产业的强劲引擎。
而全球性的技术标准尚在形成中,中国企业如何积极争取话语权?
在大数据方面,早在5年前,我国就成立了全国信标委大数据标准工作组。截至目前,
共计开展32项大数据领域国家标准研制,已有9项国家标准正式批准发布。
中国专家还主导立项了《大数据术语》等4项国际标准提案。“我们要密切跟踪大数据国际标准化工作进展,
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大数据标准化领域的影响力。”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李冠宇说。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特点,大数据的标准化之路也必须紧跟技术创新步伐。
正如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处长刘大山所言,要加强与新兴技术、产业需求的互动和相互促进,
保证大数据标准化工作的先进性、科学性、时效性和适用性,更好地支撑产业和技术创新发展。
除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标准是技术积累的结果,也是市场需求的前奏。参与标准化对及时抓住新技术发展的苗头,
提前进行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的话一语中的。
让中国企业走得更远
标准“走出去”,往往能带动设计、运营等相关服务产业一同“走出去”。
越南城市轨道吉灵—河东线项目建设就是典型的例子。该项目不仅全部采用了我国工程建设标准,
越方还向我国订购了13辆城铁列车,并将运营人员的培训一并交给了中国的地铁运营企业。
标准是企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标准输出要靠实力说话。
“非洲第一悬索桥”马普托大桥的设计和施工都按照中国标准进行。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项目业主一开始对中国标准不了解、不信任,中方采用中国标准设计完以后,
又用南部非洲标准和欧洲标准把中国标准重新验算了一遍,整整用了将近一年时间,最终证明中国标准是可行的、安全的。
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标准与政策、规则相辅相成、共同推进,
为互联互通提供重要的机制保障。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目标之一就是标准“走出去”
步伐更加坚实——努力推动与沿线国家新发布一批互认标准,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打造一批海外标准化示范项目,
实施一批援外标准化培训项目。
来自科技部的资料显示,在“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支持下,
中国标准“走出去”已经取得多项务实成果。
比如,通过配套编制并输出《陆地观测卫星数据产品与信息管理技术要求》等相关技术标准,
使我国最具核心竞争力之一的航天技术与“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国家需求对接,
为我国航天国际化和整个航天事业发展开拓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