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带一路建设大事记
作者:发布时间:2019-01-16 11:39:15来源:国际商报浏览次数:2684
201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共建“一带一路”也走过了五年时光。在2018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为共建“一带一路”下一步工作定下了总基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大写意”走向“工笔画”,作为承前启后的一年,2018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主席4次出访足迹遍布13个国家
作为“一带一路”的总设计师,习近平主席2018年4次踏出国门,出访行程超过了11万公里,足迹遍布亚非欧拉美13个国家,参加了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及G20峰会等多场国际会议,参加了近200场外交活动,几乎场场都将共建“一带一路”作为主题之一。
2018年首访,习近平主席选择了阿联酋、塞内加尔、卢旺达、南非和毛里求斯这五个亚非国家,这也是习近平连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亚非大陆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区域。
其中,身处“一带一路”交汇地带的阿联酋是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国家之一,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国。中国国家元首29年来首次来到阿联酋,两国正式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进一步推动海湾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塞内加尔位于非洲大陆的最西端,地理位置独特,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延伸。在访问塞内加尔期间,双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塞内加尔成为西非首个签署这一文件的国家。
葡萄牙是习近平主席4次出访活动的最后一站。在这里,葡萄牙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成为第一个签署该协议的西欧国家。葡萄牙地处欧洲最西端,是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者,这样一个国家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充分说明这个倡议并非零和博弈,能让各方互利共赢。
出访前夕,习近平主席在几个到访国重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在这11篇总计2万多字的署名文章中,“一带一路”成为高频词,一共出现30次,为各区域、各国“一带一路”合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掷地有声的表明,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我们的改革不会停止、开放不会止步:“我们将同各国一道,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4大主场外交活动1条主线贯穿始终
2018年,中国连续举办4场规模宏大的主场外交活动,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在今年的四大主场外交中贯穿始终,与会各方发出“同呼吸、共命运”时代强音。
在2018年4月举行的博鳌论坛2018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2018年6月,在青岛举办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可谓是历届上合峰会中规模最大、级别最高,成果最多的,也是上合扩员后首次召开的峰会。习近平主席在讲话里指出,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倡议在青岛宣言中得到了确认,成为上合组织8国最重要的政治共识和未来发展的奋斗目标。“我们愿同非洲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金秋九月,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中非早已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并就“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提出新主张:携手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2018年11月,中国如期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又一国际公共产品“上线”。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加,3600多家企业参展,创造多项国际博览会纪录。这不是一般性的展会,是中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在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重申,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60多个国家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
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一带一路”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铺垫稳定之基。共建“一带一路”的能量在中阿、中拉、中欧、中国-中东欧之间不断蓄积。
2018年,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超过60个,遍布亚洲、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已累计同122个国家、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0份政府间合作文件。
2018年4月,奥地利出动了“史无前例"的豪华团队访华,成为第一个与中国签订“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欧盟发达成员国。紧接着,希腊、马耳他、葡萄牙等欧洲国家也陆续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欧洲时报》称,欧洲多国从最初的“旁观者”已变为“参与者”。这些欧洲国家在拉美、中东欧、非洲、阿拉伯国家市场上,不仅有着大量的资本投入,还有深度的贸易往来,同中方共同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不仅开辟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新途径、创造了新模式,还使得双方在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并将各自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
2018年也是“一带一路”朋友圈中“新面孔”最多的一年。2018年1月,中拉双方共同发表《“一带一路”特别声明》,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正式延伸至拉美。智利、乌拉圭、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十多个拉美国家与中国签订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半数拉美国家“入群”;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与中国签署的《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是中国同加勒比地区国家首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参与方。
道虽辽远,无不到者。非洲是“一带一路”历史和自然延伸,中非传统友谊深厚,过去是并肩战斗的好兄弟,现在是共同发展的好伙伴,共建“一带一路”正在中国与非洲之间搭建起新的合作桥梁。特别是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28个国家和非盟委员会同中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入群的非洲伙伴已达37个,掀起了又一波支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热潮。中国的发展将给非洲带来更多机遇,非洲的发展也将为中国发展增添动力。
2018年,进入朋友圈的“新面孔”还有太平洋岛国的小伙伴。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斐济、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库克群岛、世界上最小国家之一纽埃等9个太平洋岛国与中国签订了相关的合作文件。此外,2018年10月,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与中国达成“一带一路”协议,成为该国第一个正式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州政府,而“一带一路”朋友圈中除了国际组织、来自各大洲的国家,还出现了州级政府,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开放、包容的特征,我们不搞小圈子,更不设高门槛。
4次自主下调关税达成17个自贸协定
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环节。2018年,中国签署了中国-新加坡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结束了中国-毛里求斯自贸协定谈判,启动了中国-巴拿马、中国-巴勒斯坦自贸协定谈判和中国-秘鲁自贸协定升级谈判,中国已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17个自贸协定,涵盖了38%的对外贸易额。目前正与28个国家商谈13个新的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举行了第二次领导人会议,80%内容已经完成了谈判,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中国-挪威、中国-以色列等自贸协定谈判也在进一步推进。
与此同时,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也在不断加强,一直高于中国对外贸易的整体增长速度。2018年前11个月,我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8.3%,高出全国整体增速3.5个百分点,有望达到历史新高。
这一方面有赖于中国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18年,商务部落实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推动4次自主下调关税,降低了包括医药品、日用消费品、汽车和工业品的关税,关税总水平已由9.8%降至7.5%。与中东欧国家达成服务贸易合作倡议,与多个国家签署服务贸易合作文件,多双边服务贸易促进平台更加完善。
另一方面,也有赖于中国不断放宽外资准入条件,打造优良营商环境。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推动出台23项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政策举措,放宽外资准入领域,简化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程序,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比去年提升32位。2018年前11个月,沿线国家对华直接投资59.3亿美元,同比增长18.4%;我国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29.6亿美元,同比增长4.8%。
国家层面的开放政策仍在持续加码。2018年8月,跨境电商综试区扩展到22个,南昌、武汉等中西部地区城市占据9个席位,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东北地区城市占据3个席位,向内陆延伸态势明显。至此,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数量增加至35个。除跨境电商综试区扩围外,2018年8月1日起,海关进出口货物将实行整合申报,报关单、报检单合并为一张报关单,对于重速度、效率、体验的跨境电商业来说,此举措意味着诸多红利。
新增1个全域自贸试验区12个自贸区形成新雁阵
2018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走过五年征程,继2013年率先出台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后,服务贸易首张“负面清单”再度在上海问世。2018年10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发布,这份清单将进一步消除服务贸易壁垒,形成更加开放和自由的服务贸易市场,推动我国接轨高水平协定、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进一步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提升在全球经济贸易体系中的话语权。
2018年,第二批3家自贸试验区迎来三年窗口期,国务院5月统一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进一步深化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各个自贸试验区的定位更加清晰,成为未来两到三年进一步深化这3家自贸试验区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也标志着它们的改革开放进入2.0阶段。
2018年,第三批7家自贸试验区度过周年考,河南自贸试验区累计入驻企业4.44万家名列榜首,“一带一路”物流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为区内企业提供“门到门”服务;同样是中部枢纽的湖北自贸试验区瞄准新能源、高科技,开启与“一带一路”沿线产业对接、升级合作新通道。四川、陕西、重庆共同承担起了“向西开放"的重要任务,多式联运互联互通的同时,“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也在这里展开。
2018年,海南自贸试验区获批,成为中国第12个自贸试验区,也是我国迄今面积最大、第一个全域性的自贸试验区,作为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一直被称为中国对外开放高地,自贸试验区获批设立,对海南的意义不言而喻。
2018年,两张“负面清单”再瘦身。6月,中国发布“2018年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和自贸试验区版的“负面清单”,从2013年的190条减少到45条,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医药制造、道路运输、保险、会计审计等领域都开始向外资开放。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背景下,中国继续放宽市场准入,显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行动。
2018年,《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出炉,这份“改革创新53条”在现有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基础上,提出有关开放举措,其中39项适用于全部所有自贸试验区,14项适用某个自贸试验区。内容包括支持自贸区内个人按照规定开展境外证券投资、支持在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支持自贸试验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境外机构和境外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等,获赞打破准入后的“玻璃门”。
31省区市“百花齐放”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调整对接策略,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形成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局面。
山西、北京出台了2018年~2020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北京将着力优化提升对外交往平台、科技支撑平台、人文交流平台和服务支持平台的功能作用,山西计划利用区位优势,加快对外开放,将全省打造成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江苏、江西、陕西、广西、天津等省市印发了2018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工作要点,河北发布《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实施方案》,根据自身优势和发展方向对全年工作作出规划,设立了推进工作的近期目标。
其中,江西将加快全省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构建通江达海、联通内外的对外开放通道;广西提出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任务,特别是海洋经济合作和边境贸易将重点推进;四川成都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国际门户枢纽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意见》。2018年12月,江苏重点推进的国家目前唯一明确的“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园区——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管理服务中心主体封顶,首家入园企业开工。
此外,辽宁发布“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是国内首个在省级层面全域建设“一带一路”的路径拓展和实践创新。浙江发布《浙江省打造“一带一路”枢纽行动计划》,支持杭州申办“数字丝绸之路”国际峰会,打造“数字丝绸之路”门户枢纽。上海发布2018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指南,这是该指南的第二年连续发布,为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开展持续性的联合研究及重大科研项目提供支持。
结语
2019年,经济全球化仍然面临挑战,世界期待“一带一路”之光穿破笼罩全球的迷雾。事实会表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没有出路,唯有开放合作,方能共享机遇。